你的位置:广州京东美工 > 金融财经 >

美工兼职 2006年,安倍晋三访华内幕,为何不去美国,而是选择在东亚

美工兼职 2006年,安倍晋三访华内幕,为何不去美国,而是选择在东亚

引言美工兼职

2006年10月8号,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,上台仅仅才13天,位子都还没有坐热乎,就着急忙慌的出访。令人意外的是,他当时出访的首选居然不是“老爹”美国,而是东亚,而是中国。

虽然,当时他的访华行程只有两天,但是这在日本的外交史上,属实是罕见的。

安倍晋三之前

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,他上任后首先去哪个国家进行外事访问,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,这能看出来,他在任职期间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外交策略,首次国事访问,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。

在安倍晋三之前,他的前任小泉纯一郎上任之初,其首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亮相地点,就选择在美国。这就说明一个风向标了,他往后的外交策略,必定是和美国走得近,和美国走得近,自然也就意味着要放弃和东亚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。

因此,在小泉任职的头五年,他和美国的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和发展;但是,反观东亚,用安倍的话来说:我们失去了五年的亚洲外交。

这五年美工兼职,日本和东亚的关系十分紧张,可以用“真空”来形容当时日本在东亚的外交环境。

因此,2006年,安倍上台之前,就表示自己的外交策略会和前任完全不一样。他多次释放出了友好的信号,要重视和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,尤其是和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;安倍明确表示,自己上台之初的主要任务,就是修补小泉时代留下的那“五年亚洲真空外交”。

所以,安倍上台之后,首访国肯定是选择在东亚,至于具体会是哪个国家,当时外界给出的强烈信号,其实并不是中国,而是韩国。

小国思想

但是吧,韩国这个国家,真的是小国寡民的思维,安倍走马上任的第二天,就致电卢武铉,希望能去一趟韩国,面对面的友好交流,弥补一下之前受到的伤害。

而且,安倍说得也很不含蓄了,他表示“恰当的时候”,两国能举行首脑会晤。

在日本国内,也是倾向于首访之地是韩国的,当时的日本外相麻生就全力支持安倍,2006年10月2号的下午,他还和当时担任韩国外长的潘基文互通了电话,商谈安倍去韩国的可能性有多大。

就在当天美工兼职,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时候,电商美工外包网有日本记者询问麻生,安倍的首次外访会不会去中国。麻生给出的回答是,没那么容易,要去早就去了。

这话当时让外界解读为,安倍的首访地肯定不会是中国了,不是中国,那多半也就是韩国了。那也就意味着,日韩在往后会走得很近,也就意味着中国在东亚的国际局面,会进一步缩紧。

日韩如果能成功达成会晤,也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局面。

幸好,韩国这个国家的民族的自尊心实在是太重,对于小泉时代造成的伤害,是铭记于心。

2006年,安倍提出希望10月7号去韩国访问,但是,卢武铉以不方便在中秋连休期间会客,因此要求将会面时间延期到10月9号。

其实,当时的卢武铉采取拖延打法也属实无奈,安倍要来韩国的消息,让韩国人十分气愤,打着标语,挂起横幅上街抵制。卢武铉不得不延期,看看风头再说。就在这个时候,我国表示,愿意在10月8号,接受安倍的访问。

这中间的截胡也不是偶然,而是必然。

大国思维

早在2006年9月20号,安倍就表示过,自己出任首相后,愿意和中国敞开心扉,重建双方友好的外交关系。

安倍身边的两个心腹:谷内正太郎(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)、中川秀直(自民党干事长),这两人也极力希望安倍能重新构建和中国的友好外交关系,当时,安倍就亲自选定,由谷内全权负责他访华的具体洽谈细节。

主图设计

只不过,对于日本其他势力而言,他们是希望安倍去韩国的。不得不说,对于中国,这些人始终是抱有敌意的态度,他们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日韩抱团,在东亚联合抵制我们。这些人的态度,不得不成为安倍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在里面。

也正因为此,安倍才会把天平的选择倾向于韩国。

奈何韩国那边不接招,始终不给一个明确的答复,在这种情况下,安倍重新进行一次选择,于国内那些人而言,也是合情合理:人家韩国不让我去,在东亚这地面上,我不就只能去中国了嘛。

2006年,安倍的首次国事访问,直到最后一刻,才最终敲定选择在了中国。

当时,不管是日本媒体还是韩国媒体,在讨论这件事上美工兼职,都觉得中国在这安倍访华这事上,显示出了一个大国成熟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态度。

发布于:天津市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



Powered by 广州京东美工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23-2024 鄂ICP备2023020028号-1 武汉承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